5987《我適合往外國留學嗎?》

十二歲的小男生,初升中學,適合往外國留學嗎? 有成功的例子。亦有更多失敗的個案。 父母總是愛子女,尤其是關心他們的學業。顧此失彼,於是忘記了「生活」。 讀書固然排第一位。有些小朋友,完全不適應香港的教育制度。初上中學,成績暴跌,情緒插水,父母通常考慮安排他海外升學去。 生活上,郤未必人人適應。通常個性開朗,獨立外向,又响往自由的小朋友,會比較喜歡外國生活。 卻未必適合保守,內歛,凡事等候指示的男女生。他們通常較感性,情緒上落可以較大。 還有一種「不顧生活」類型。即是對日常生活漫不經心,原因可能是不懂,不理,不屑,甚至是顧不來。 [...]

Read More

5986《成功者,裝輕鬆》

可能是一種姿態。香港人叫「演嘢」。 亦可能是隱藏,刻意保留成功的秘密。 更可能是製造優越感,我一枝幹獨秀,你們望塵莫及。 諸如此類。通常成功者,俱有「裝輕鬆」的特徵,十二歲小男生別上當。 名人前輩踢爆:初考上名校中學,只要記憶力強,已足夠應付功課。 老師上堂說一遍,即時記住。以後不用温習,与衆甩繩馬騮同學,玩呀玩,測驗考試時背默一次,輕鬆過關。 中三之後,忽然轉軚,大家開始認真苦讀,各自閉門練功,私藏心血筆記。 [...]

Read More

5985《二十歲前的一萬小時》

為甚麼一定要「二十歲前」 ? 同樣要苦練一萬小時,如果二十歲後,或六十歲後,才有機會實行,難道會輸給十多歲的黃毛小子! 對不起,真的會。 原來人類的發育過程,平均集中在十至二十歲之間,會有爆發性的增長,超越一般水平。 最明顯是運動員。像香港的何詩蓓,成長期恒常緊毅地練習,廿四歲時,得奧運銀牌。 中國的少男少女運動員,更是集中自幼訓練,十多歲後露頭角,二十歲後成大業。極少數成年後才受訓,而取得成就者。 英國這項「一萬小時」的研究,以德國柏林音樂學院的學生為目標,統計他們練習小提琴的進度。證實苦練,可以彌補天份的不足。 [...]

Read More

5984《只願一生成一事》

小男生十二歲生日,問人生未來方向?贈一句:「做好一件事。」 只是「一件事」?嫌少。你知道,現代的小朋友,個個是金菠蘿,父母集中所有資源裁培。 功課好是一定的了。下課後,要補習/學琴/攀石/外語/演講/朗誦/學詩詞/小提琴/籃球/足球/網球/下棋/橋牌/詠春/跆拳道等,以上僅屬基本。 成長期,必貪多。像第一次旅行歐洲,一個暑假要逛遍四十八個國家。或買一張自由席火車票,誓要東西南北去到盡。 中學為興趣,可以唸十幾科,《聖經》都考。為消耗發育期的腎上腺分泌,總好過与女同學未婚成孕。 但百忙中,開始要留心自己的路向。我的志願?我的人生?想做一個怎樣的人?往後怎樣找生活? 涉獵過多種科目,略見過世面後,不妨与父母師長商量。仔細考慮後,要及時出發。 [...]

Read Mo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