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647《百年一遇馮寶寶》

回頭看,原來近一百年來,香港只出過一個「馮寶寶」。 戰前冇。戰後,百廢待興。觀眾在一片頹垣敗瓦,荒涼寂寞之中,尋找娛樂。 當然未有完善的勞工法例;更沒有保護兒童的條款;亦沒有強制小朋友上學去。 中國的政治運動,風雷暗動。隔一道深圳河,香港粵語片人「土法煉鋼」,拍出多部簡陋,但充滿生命力的作品。 那些年,國語片雄覇巿場。1960年,邵氏的李翰祥,已有精緻的《倩女幽魂》(樂蒂);電懋的王天林,代表作是《野玫瑰之戀》(葛蘭)。 粵語片明顯被比下去。幸好同一年,殺出一部《雨夜驚魂》,男女主角是戲曲片出身的羅艶卿/羅劍郎。 但是亮眼点,竟然是年約六/七歲的「馮寶寶」,精靈活潑,還有一種純厚,令觀眾憐愛。從此成為香港電影史上,最具吸金力的童星,近百年來唯一人。 [...]

Read More

6646《「夫妻」「子女」两糾纏》

人類進化了幾千年,一直追求「幸福」的模式。可是有些基本問題,仍未解決,像「生子/女」。 同時聯繫到「夫妻」的婚姻關係。中國歷朝歷代,從史前的母系社會,發展到「一夫多妻」,以至近代仿效西方社會的「一夫一妻」制,仍然沒法做到完美。 像日前提到:朋友阿齊結婚幾十年,夫妻恩愛;及至六十歲,与小三一索得子,又不想離婚,点算? 要是在古代,阿齊可以納妾;但元配晚年失寵,必然不樂。 或可以將兒子生下來後,過繼給元配,卻輪到小三及兒子不情願;元配亦未必領情,勾心鬥角,仍是苦了一家之主的男人。 不如不生!卻牽涉到家產,繼承,業權,老來生活等問題,還有不可忽視的「動物本能」:始終想繁殖後代。 於是衍生無窮的煩惱与痛苦。要是父母處理不善,甚至會將問題帶給下一代,糾結纏繞,求出無期。 [...]

Read More

6645《六十得子,人生危機》

今年一直說,命理上「破軍」「化祿」,要「破」才好。 有應驗在「父母/上司」,或「兄弟姊妹/同事拍檔」,或「夫妻」,「事業」,「財帛」等不同範疇。 但是應在「子女」呢?通常,即是有小朋友。亦通常,可喜可賀。 不過,當阿爸年届六十歲;又非妻子親生之時;情況非常不妙。 像朋友阿齊,一生精於規劃:讀書,升學,做事,買樓,結婚,創業等,按步就班,自我創造「近乎完美」的人生。 說「近乎」,因為人算不如天算;他十八歲時,已想生兒育女做阿爸,無奈命運弄人,在所有條件具足,又試過各種求子女方法後,依然無所出。 盼到六十歲。終於叠埋心水,計劃移民去。不料,偶而与小三曳曳,一擊即中,流年「破軍」「化祿」在「子女」。怕未? [...]

Read More

6644《空槍上陣,赤腳移民》

還以為:最近這一輪移民潮,要去的應已去了,不去的已決定留下。 卻不料,忽然有舊同事來告別,明年七月,啟程往北美去。 為甚麼不早些去?原來怕凍,特意拖延到夏天,認為會較容易(?)適應。 在當地找到了工作嗎?香港文華酒店有位餐飲部經理,五年前移民英國,獲倫敦文華聘用;到埗後有入息,有地址,早有打算,妥當之至。 舊同事呢?在香港已失業两年,去到靠朋友介紹,期望往唐人街餐館「做住先」。 住屋?冇。去到「租住先」。一對子女的教育?妻子的在香港工作?無奈中斷。 愈聽愈心驚:這樣去移民?簡直是空槍上陣;又像沒温書去考試,完全有作「從容就義」的打算。 [...]

Read More

6643《走的人多,來的也不少》

聖誕節前一天,早上起來看新聞:逾一百多萬人離開香港,北上消費咁話。 收到。冬至那幾天,已聽聞親友相約,往深圳購物/整牙/食三餐之類;不久,隣居夫婦也起行;看來是大勢所趨。 既然如此,香港豈不是「被抛空」?通街人擠人的壓逼感,預期大減。終於可以在聖誕前夕,過一個久違的,懶洋洋的星期日下午。 對不起,誤會了。灣仔照樣逼滿人,由於是假日,菲姐与印姐「放題自由行」;許多韓國遊客,大說大笑;說普通話的國內/台灣/東南亞遊客也不少;還有多了泰國遊客,忽然湧現「九龍城風情」。 百忙中,還跑出大量寵物貓狗,陪主人一起飲咖啡吃件餅;兼逛商場在聖誕樹下打卡;比平時返工更擠擁。 点算?惟有逃離近金鐘地段,往傳統港式茶餐廳「檀島」,應該可以避開各路遊客吧? 結果是自投羅網。在十面茶客,四面吵鬧聲中,夾硬嚥下平時很好味的干炒牛河。趕快埋單,離去時門外已排長龍。 [...]

Read More

  • 1
  • 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