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314《一点靈犀「化」彩虹》

我們常聽說小朋友讀書聰慧,一点就「明」。
多好,但是不夠。在人生的旅途上,當處境愈來愈複雜,還要學懂「化」。
即是行動上的「變化」。不只是小變,很多時候是大變。
正如「化」字的組合,一邊是「站立的人」,另一邊卻是完全顛倒;表示變化可以完全逆轉。
做人,怎可能完全調轉?所以說你「唔化」。
像聰明朋友,以海外留學經驗為例:本身熱愛攝影,預期當攝影記者。
但是導師潑冷水:「不。攝影技術愈來愈進步,將來只會被科技取代。你應該努力做一個文字記者。」
朋友因此被「点化」。心有靈犀,肯聽,肯變,肯做。數十年後,攝影下放到普羅大眾的手機層次;朋友專注文字報道,卒之寫出彩虹,終成為行內的大記者。
又有美女朋友,留學時成績優異,成功打入當地的同學圈子。畢業時打聽:「可否介紹工作,給我有機會留下?」
對方答:「你們外國人來唸書,我們很歡迎。但要是留下來工作,即是跟我們競爭,卻是另一回事了。」
坦白得驚人。朋友當時感難受。但幸好悟性高,即時被「点化」;隨即返香港,一星期內找到两份工作。
可見要「化」,需內外兼備。除了有幸,得傍人指点;本身還要有一個念頭。當两者碰撞,才會出現「化」的作用。
像金庸的《倚天屠龍記》,有經典一幕:少年張三豐,隨師父逃出少林寺,遇上小郭襄。師父受重傷,誦出《九陽真經》秘笈經文後,不幸死去。
郭襄憐他孤苦,贈予手鐲,囑他往襄陽城,見父母郭靖黃蓉,自會替他安排出路。
張三豐原定照做。走到湖北武當山下,遇見一對鄉民夫婦,妻子嘮叨丈夫:「你一個男子漢大丈,不能自立門戶,卻依傍姐姐和姐夫,沒來由的自己討這場羞辱……,難道非依靠別人不可?」
張三豐無意中,聽那這一席話,反而被「点化」:何必寄人籬下,委曲求全?豪氣頓生,從此上山自立門戶,創立武當派,成為一代宗師。
現代說法即是「創業」。從無到有,轉變極大。這是因為張三豐本人,也有抗拒建制(少林寺),自立門戶的志向。要是沒有這念頭,「点」極都不會「化」。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