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508《沒有永享的財富》

沒有。即使是英國的温莎皇室,只有 106 年歷史。 號稱「人類史上最悠久」的日本皇室,從來沒有公佈財富數字。皇室人員不愁衣食,亦不豪奢。重要資產,像「三國寳」的神劍/寳鏡/勾玉,精神價值大於物質。 遑論其他家族。更不消提香港,稍富裕新一代:有两層樓,擁資一千幾百萬之類。 歐洲不是有個猶太家族「Rothschild」(羅富齊),具幾百年歷史嗎?對,但是他們的成員,大部分都努力工作,有返工。 並不是那些投資廣告般:鼓勵各位「提早退休」,「吃喝玩樂」,「永遠渡假」等等,價值觀有嚴重偏差。 如果你聽信廣告,以為將資產交給「金融才俊」管理,進行「財富轉移」的話,講真,你的財富真的「轉移」了。不是給你的家人,而是轉進其他人的口袋。 [...]

Read More

6507《當「富後代」成為「受害人」》

此題一出,恐怕即犯衆怒:「屋企剩落,大把錢,唔使做,仲点會係《受害人》!?」 仍要說句公道話:揾食艱難,知道。 可是新一代「富後代」,數目急速增長,亦是鐵一般的事實。 最現實的是銀行。寧願放棄零售業務,任由衆小戶排隊;改致力發展「家族辦公室」,專注投資及財富管理。 「富後代」多了,全球太平盛世七十年,財富集中。但同時,出現另一極端:基層的貧窮人口亦急增,沒機會上位,貧富懸殊日益嚴重,可以達「殘酷」程度。 普遍出現仇富情緒。雖說「富後代」數目有增長,但幾時追得上貧窮人口?富爸媽明白;銀行家明白;但只有「富後代」不明白,他們是多麼的乞人憎。 關係到社會的財富分配。先前,重提阿倫狄龍的《怒海沉屍》(1960年),「富後代」遭害死,擺明是「受害人」。 [...]

Read More

6506《財富轉移,亦可流失》

先前,引用一位銀行家的說法:「新一代,將會承受人類史上,最大的一次財富轉移。」(7月17日) 年輕人不結婚,不生育。中國人又整體富起來。可預見,他們將會繼承上一代,留下來的豐厚資產。 這是很正面的想法。凡事有陰陽,「財富轉移」的另一面,是「財富流失」。 父母找銀行,成立信託基金,或各種形式,替子/女保住資產,期望下一代,生活有保障。 但同時,亦令到這些俗稱「fund kids」(基金仔/女),成為犯罪份子的目標。 明顯不過:年輕,富有,離地,不工作,沒經歷,不懂人情世故。父母死後,像一嚿大肥肉,赤裸裸攤在地上,自然成為滿天兀鷹的目標。 來者不一定是我們心目中的「壞人」。可能是親朋戚友,軟體男,掘金女;甚至是非常專業的律師,會計師,銀行家,以及最熟門路的金融才俊等等。 [...]

Read More

6505《財富長有,婚姻難保》

常言道:「貧賤夫妻百事哀。」逼人的向來是「生活」。 這樣顯淺,又恒常的道理。解決方法還不容易? 父母只要替子女,成立「家族財富基金」,從此不愁收入,豈不是可保婚姻永享,小两口幸福如神仙眷屬! 跟住仔生仔,孫生孫,枝葉繁衍,世代富貴,確保家族萬世不敗之基業。 真的有如此痴心父母。可惜世事難料;人性的深層變化,更難料。 世上有許多小夫妻,入不敷支,拖男帶女,每個月僅僅捱過。日常吵吵鬧鬧,哭哭啼啼,手忙腳亂,幾十年飛閃,竟落得一個「白頭到老」的大團圓結局。 两大富戶結合呢?金童玉女,各有雄厚資產。一是互不服氣,大家咁高咁大,我使讓你?彈指即散。 [...]

Read More

6504《「衣食無憂」以外風險》

當涉及「家族財富管理」,美國領先日本;日本又領先香港。 關鍵在於二次大戰。美國本土沒有受侵略,獨享太平二百多年,積存巨大財富。 日本的江戶時代,也曾享有近三百年的繁榮,天下無賊,養成「財閥」豪族。無奈,大戰後一舖清袋。 香港自開埠以來,海外貿易興旺,比東南亞諸國,更早富起來。所謂《the crazy rich Asians》(《我的超豪男友》2018年),泛指星馬等南洋暴發戶。 反而香港人沒份。因為早在戰前,像上世紀三十年代,張愛玲路過香港時,此地已多富貴世家。 不需要急著炫富。相對,中國經歷多次戰亂,隨著改革開放,才富起來。台灣偏處一隅,累積財富亦不夠基礎,統統落後。 [...]

Read Mo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