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458《莫勉強,唔襯我嘅》

每年四月,逢張國榮死忌,總令人回想起他的代表作《阿飛正傳》(1990年)。 他演「郁仔」。臨出發,擬往菲律賓尋找生母,踏上那「命運不歸路」之前;將心愛的跑車,与女友劉嘉玲,付託好友「奀仔」張學友。 他並沒有接收。反而賣車換錢,送贈嘉玲;臨別時,自嘲苦笑:「唔襯我嘅。」 語帶雙關:既指跑車,亦指女友。這是奀仔的自知之明。 原是自然之道,用於飲食,中國人最有天份,我們擅長「融合」。 代表作是廣東菜的「冬瓜盅」:冬瓜粒配火腿,鷄肉,瘦肉,蝦仁等,一起熬煮。 神來之筆,是「夜香花」。夏天這麼多花花,當初,怎會想到獨揀它出來,与冬瓜結為夫婦? 簡直是「襯」到絕。還有蛇肉加鷄絲/肉絲/菊花等,一起煑成蛇羮。 [...]

Read More

6457《攝氏33度,你在那裏?》

「端午」(舊曆五月初五,新曆6月22日)未到。 「大暑」(舊曆六月初六,新曆7月23日)未至。 剛踏入舊曆四月(新曆5月19日起),暑氣猛酷。最近這幾天,室外氣溫高達攝氏33 度,不得了。 於是幻想 : 可以選擇的話,你會身在那裏? 不知為何?第一個蹦出來的念頭,竟是在倫敦武士橋,「哈萊斯」百貨公司地下的食品部,吃海鮮盆。 這裏的空調及通風設備,是現代奇跡。四週明明賣魚蝦蟹/豬牛羊等,竟一点腥味也沒有。清涼。 二是法國南部。沿海任何一間餐廳:吹天然海風,用深藍色的高身玻璃杯喝水,仍是吃海鮮盆。 [...]

Read More

6456《防「小黑」變成「大黑」》

先前寫,我們總有機會,遇上壞運氣,頭頭碰著黑(《假如你今日烏雲蓋頂》5月15日)。 半文數「黑」事。半文寫應對「五小法」。不料与本版同文,「美魔女」蘇潔明撞題,她寫《倒霉的事》,數足全篇。 可見紫微斗數的「旬空」/「截空」等,常見於我們的日常生活,避無可避。 惟有積極面對。如果一早起來,連續發生三件「黑」事,應可斷定今日「當黑」。勿掙扎,勿反抗,大事勿用,盡量躺平;靜待太陽下山後終結。 凡是以上種種,於一日內了結,僅屬「小黑」。可怕的是規模更大,破壞力更強,牽連更深遠的「大黑」。 前者有三樣特徵:第一,自誤屬小。像遲到/誤点/迷路/抝柴/趴街等,純粹自作自受,与人無尤。 二,「沒有」實際上損失。像踏空/受驚/遭嚇/受辱/被寸等,屬精神上傷害。除非情節嚴重,否則,轉頭忘掉,算數。 [...]

Read More

6455【《綉春刀》變小小刀 】

在當代的武俠電影世界,除了金庸/古龍系列;胡金銓的《龍門客棧》《俠女》系列;論原創精神,足以承先啟後,自成一家的,還有路陽的《綉春刀》。 第一集「同途三兄弟」(2014年)。 二集《修羅戰場》(2017)。 以明朝末年,崇禎即位前後,為時代背景。看似与金庸《碧血劍》,金銓《龍門客棧》等重叠。 但是不。前两者,俱是以江湖俠士,鋤強扶弱,挑戰建制為主題。《綉春刀》的主角張震,卻是正職「錦衣衛」,穿飛魚服,使綉春刀,裝扮華麗,屬朝廷的保安/暗殺/情報組織。 即是現代的中下級公務員:瑣碎,微小,官僚,缺乏自由意志。一不小心,隨時被捲入官場的權力鬥爭,彈指即滅。 看小人物在夾縫中生存,令現代觀眾更有投入感。像張震在第二集,為拯救當時,擅画諷刺漫畫的「北齋先生」(楊冪飾),陷入崇禎繼位的政治風波,險死還生。 [...]

Read More

6454《有母親的恐怖回憶》

說起「母親節的鬼故事」,看社交媒體,近期的《一個人去露營》(5月8日),讀者人氣第一。 頗出意料之外。一來故事發生在日本京都,遠離香港。二來,主角屬異類,不是人;但關係到母愛,六道衆生如一。 至於聰明朋友,提名的「目蓮救母」《阿媽做錯了,点先?》(5月10日),從另一個角度看母親,也很受歡迎。 故事緣自佛教《地藏經》,據原著經文,下地獄勇救阿媽的,並非男身的目蓮和尚,而是「婆羅門女」/「光目女」等。 由唐朝三藏和尚,繙譯及傳來中國。但後來輾轉流傳,為甚麼由「孝女」變「孝子」?不可稽考,救度的精神則不變。 看《地藏經》的緣起,亦是由於「孝母」。經文第一句:「佛在忉利天,為母說法」,引得諸佛菩薩,皆來集會。 由於佛母摩耶夫人,問「因果」「生死」「地獄」之事,如來佛請出地藏菩薩解答:牽引出各種報應,各種地獄(其中之一是「無間」),建立我們對死後世界的初步認知。 [...]

Read Mo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