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261《最接近預言的間諜劇》

間諜」屬陰,古稱「細作」。 《孫子兵法》高度表揚:不戰而屈人之兵。暗中解決所有冲突,免去開戰/人命傷亡/經濟損失等等,高明。 中國最出色的「間諜女王」,首推西施。刁蟬也相當厲害。近代的川島芳子,李香蘭等,俱令人撲朔迷離。 電影有張愛玲原著的《色,戒》。還有麥家的《風聲》。電視劇仍未交出像樣的功課。 這種陰暗詭秘,肚子裏做文章的遊戲,完全是英國人那杯茶。美國劇加入大量動作情節,更好看了。 法國劇的代表作是《le bereau》(情報局)。早段平實,後來高潮迭起;主線是法國与伊朗的情報戰,很有營養。 近期不可不看的是《berlin station》(柏林站),改編自美國間諜小說。作者奧倫史坦爾,兼任電視劇監製,二0一六年拍第一季。 [...]

Read More

6260《十個同行的小黑人》

你一定聽過這故事:有十個小黑人同行,行行吓唔見一個,行行吓又唔見一個;到最後,卒之一個不留。清零。 人選千變萬化:王子/公主/明星/法官/探員/教師/金融才俊等等,任你配搭。 地点亦變化多端。可以是海島/沙漠/叢林/雪山等等,但一定要夠孤絕。 放是衍生多個可能性。改編成電影,電視,舞台劇,甚至是紙板/電子遊戲。香港有甘國亮的《逐個捉》;金庸的《雪山飛狐》亦形跡可疑。 究竟誰是「始作佣者」?一路追溯回去,原來是上世紀,英國的「偵探小說女王」雅嘉莎姫絲蒂(一八九0 至 一九七六年)。 代表作有《東方列車謀殺案》(一九三四年)。令讀者拍案驚奇。 [...]

Read More

6259《想通了,天下我有》

很久之前,開始研究紫微斗數,有两位前輩的著作必讀。 一是香港的王亭之,有大氣,但偏向剛烈。 另一位是台灣的慧心齋主,温柔敦厚,較婉轉細膩。現代說法是「文青」。 慧心特別著重斗數的「福德」部份。代表心理,情緒,精神等。亦有簡化到演繹為:甚麼令你快樂?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,香港社會的進化,仍集中在物質階段。股市樓巿暢旺,大家趕住揾快錢,在九七前盡快移民,包括亭老。 反而慧心沒有這包袱。對「福德」看重,曾說過值得寫專書研究。 逐漸,香港回歸之後,大局已定,人心平靜下來,亦開始注重「精神健康」。 [...]

Read More

6258《「破」:出力不如借力》

連日來,寫明年(二0二三,癸卯)應是「破」得成功之年。 有些朋友很歡喜。忍了這麽久,等了這麽久,終於轉變有望。 亦有些朋友很愁。既說「破」吃苦,「破」激烈,甚至同期出現生離死別,担心自己應付不來。 於是有温馨提示:「出力不如借力」。 原來要「破」得純粹,本身命格,最好是「殺破狼」(「七殺」「破軍」「貪狼」)類型。 食到正。憑自己的開創努力,打開新局面。但如果不是上述三種之一呢? 倒不如「借」。譬如說,明年「破」在「父母」,包括長輩/老闆/上司等,會有激烈改動及變化。 [...]

Read More

6257《媽媽,是您嗎?》

朋友寶莉,与夫携二子,數年前遠赴歐洲,替小朋友辦入學手續。 避得了香港的防疫措施,避不了當地乍暖還寒的天氣。避得了香港的教育制度,避不了至親的生老病死。 捱到今年春天,媽媽病危,寶莉趕忙從歐洲飛回來,做足核酸檢測,住宿檢疫酒店;一輪忙亂之後,幸好仍趕得及,見媽媽的最後一面。 大事已了,回家睡覺。連日來傷心,再加上疲累,燈昏夢醒之際,隱隱約約,見亡母走來床前。 宛似生前模樣,慈愛寬和:「我很好,你別掛心。你回去外國之前,記得替我燒点東西啊。」 寶莉拚命点頭。忽然之間,走出一個陌生的小男孩,約六,七歲年紀,無端端插嘴道:「你也要燒給我啊!」 寶莉當堂嚇醒。幸好丈夫陪伴在側,當時接近黃昏,天仍未黑,心中只覺愴惶;只記得緊抓住丈夫的手,良久也沒放開。 [...]

Read Mo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