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256《与「破」同行:生離死別》

大家忍了這麽久,又苦了這麽久,終於成功得「破」,拍爛手掌。 可惜世事沒有圓滿。即使有,可能只得短暫一刻。 以命理解讀,紫微斗數逢「破軍化祿」之年,另一邊必定是「貪狼化忌」。 老套点的說法:「有得,必有失。」 那種「失」,非同小可,可以是「生離死別」。 為甚麼如此重口味?先前提及:大家都不想變,但是環境過度惡劣,不得不變。 不只是小變,而是大變得「破」,經歷千辛萬苦,取得成功。去到這階段,怎可能期待身邊一切不變? [...]

Read More

6255《十年磨一劍,破格而出》

很久沒有出色的武俠電影了。專指古裝刀劍,民初拳腳片不算。 緣於在中國社會,每人也有個「江湖」,供我們精神上行走。愈古風,愈遥遠,自由度愈大。 所以論「破」,怎少得了武俠片?短暫式微,不等於從此消失。 先回顧過去。戰後香港,筆者每十年嚴選一部,歡迎各路英雄指教。 六十年代的本地創作,首推《如來神掌》,寶珠芳芳的多部作品,亦十分精采。 但說到「破」,一定是胡金銓的《龍門客棧》(一九六七年)。大銀幕上,群俠揮劍斬人頭,創香港電影先河。 七十年代,興民初及古龍式武俠片。只能揀一部的話,《俠女》(七一年)無得輸。導演又是金銓,竹林大戰一場,震驚中外,法國康城影展得獎之作。 [...]

Read More

6254《「破」之大者:武俠》

這些年,可能太艱難;眼前無路,大家都急於求突破。 在西方文化,「破」可以是科技,是革命,亦可以是發明。 東方文化以儒家為主,鼓吹:仁,羲,禮,智,信;首要維持社會安定,不崇尚粗暴的「破」,嫌過於剛烈激進。 可是當天下大亂,民不聊生,社會秩序蕩然無存之時,為求生路,不輪到你不破。 我們的「破」,其中一種是「武俠」。 早在春秋戰國,韓非子已指出:「俠以武犯禁。」所謂「破」,正是使用武力。 与暴徒有甚麼分別?韓非子提出一個「俠」字,即是正義感,具備道德与倫理的規範。 [...]

Read More

6253《破釜沉舟的勝利与哀愁》

可以的話,誰想「破」? 出來做事,最好斯文乾淨,文明有禮。準時開工,夠鐘就收工。 月尾出粮,年終有花紅,無災無難到公卿。現今提出,似是痴人說夢話。 可是香港戰後,真的曾出現過這些日子。在遙遠的五/六十年代,清貧樸素,大家安分守紀;五点放工後,買份晚報,還趕得及往戲院看五点半「公餘場」。 逐漸,大家覺得不夠,每個人都想做多一点,賺多一点。 於是出現「破」。開始尋找機會,不惜一切,不顧一切,打破現有的既定規則,冒險突進。 不只是勤力上進,不只是刻苦耐勞,而是要採取激烈行動,先破壞,後建設。 [...]

Read More

6252《要換一個活法了》

終於放寬檢疫安排。像戰爭結束了,恢復和平。又像囚犯放監,普天同慶。 從此,所有專家,与執行措施的高官,統統被埋葬在歷史裏。 誰會感激/懷念?因為他們連結的回憶,太過可怕。當事情告一段落,所有連繫扔掉也來不及。下一步,大家面對的新問題:往何處去? 筆者在社交媒體上,曾約略提及過:「要換一個活法了」。讀者反應熱烈,紛紛留言詢問。現在時機已到,不妨与大家分享。 《紅樓夢》有名句:「眼前無路想回頭。」正常。許多朋友在絕望之時,俱有嘆喟:「幾時可以,回復以前的正常生活?」返回二0一九年之前,就好了。 對不起,不可以。時間過去,一切生活條件亦跟著轉變。人死不能復生,破敗後亦不能再起;除非以另一形式出現。 像輪迴,投胎轉生,再世為人。或舊店結束了,換個新字號,憑全新經營手法再來。 [...]

Read Mo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