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108《王羽:刦後出英雄》

經歷幾年動亂,現今香港的娛樂,主要是靠「mirror」,与《金宵大廈》的黑貓「靚寶」等,撑住。 於是回想起「六七暴動」刦後,香港的生猛熱鬧。 同樣有「金宵」,卻是《歡樂今宵》,無綫綜合性節目,嘻嘻哈哈,老幼咸宜,為所有家庭提供免費娛樂。 不合口味?需要更暴烈的剌激?一定要買票進場,看王羽的《獨臂刀》。 編劇倪匡,從金庸《神鵰俠侶》抽出一節:楊過被刁蠻師妹斷一臂,江湖落難,得奇遇反練成高強武功。 這種「刦後重生」的英雄模式,与六七年,香港亂後的社會環境,驚人的脗合。王羽應運而生,從此爆紅。 他本月初剛逝世,享年八十歲,成名之路与衆不同。 [...]

Read More

6106《「靚寶」「黑妹」人氣壓「小黑炭」》

潮流興黑貓。「靚寶」是電視劇《金宵大廈》的黑貓明星。 人氣大盛。李施樺說牠才是「男一號」。乘時而起,貓主人亮相,在社交媒體訴說牠的凄涼身世。 留意「凄涼」。 上一代的寵物明星,像《神犬拉茜》,是靚靚牧羊狗,代表優秀血統,与泛精英主義。 《占士邦》系列的黑魔黨首領,寵愛的是白色長毛波斯貓:驕矜,傲慢,高竇,勢利,看不起人。 還有廸士尼動画的《富貴貓》。顧名思義,以「富貴」為上等,視「離地」為榮耀。挾貴族身份( blue blood )自恃自重,哈哈哈。 去到八,九十年代,潮流逆轉。傳統「貴族」沒落,平民及被壓迫階層,從底冒起。 [...]

Read More

6105《戒定慧,斷痴心》

既然說人与人之間的緣份,各有前因,各有早定;你中途插入,無中生有,還勉強甚麼? 有不捨得的,痴心難斷,於是「做朋友」,「做兄妹」,「契乜契物」之類,就是不捨得放手。 同時又覺得不忿,自我沉溺於這種病態的關係,逐漸變成享受,生命急速消耗於不知不覺之中。 試問,幾時能把那痴心斷?很難。 年齡關係重大。當你二,三十歲,仍念念不忘,當練「痴心情長劍」,有人會以為很浪漫。 四,五十歲開始勉強。六,七十歲?依然愛火焚身,糾纏不休,每次約會不開房不罷休,逐漸會變得醜陋。 大家都上了年紀,不是說不可以「愛」;而是預期可以疏導,轉化,甚至輕輕放下。 [...]

Read More

6104《「桃」「栗」三年熟,「杮」「柚」日月長》

日本有首古老的童謠:「桃子,栗子,三年。」 「杮子,八年。柚子,九年。」 「椰子那儍瓜,要等十八年。」 笑笑唱唱,向小朋友傳授農林知識。原來栽種桃樹,栗樹,三年才結果收成。 以為等得太久?不料種杮子,要八年。柚子更要九年。沒有「即種/即有/即吃」這回事。 要是你嫌它們生長慢,不耐煩;更千萬別種椰樹。原來要等它結成椰子,竟需時十八年(!)。 所以歌謠中,嘲笑椰子是「儍瓜」。其實為甚麼要笑它?我們做人也差不多。 [...]

Read More

6103《春生萬物,亡者也回歸》

春天,是一年的新開始。春耕,春牧,春遊,建屋掃舍,帶來所有新希望。 正因為大地解凍,萬物生機蓬勃,生者活躍,亡者亦可以復甦,甚至回歸人間,看望諸位至親好友。 於是「清明」,原是農曆的節氣之一:緊接「驚蟄」/「春分」之後,竟變成祭祖之時。 本來大家忙於農務。為甚麼忽然改去上墳?因為我們心裏惦念。 更有可能,是在春雨連綿,乍明乍滅之時,我們夢見亡者;或曾經見過他們顯現。 所以一定要拜一拜,了卻心願。從此心境与天氣一樣,既「清」且「明」。 [...]

Read Mo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