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544《不上班,不坐房,不出差》

其實還有一樣「不開會」,合稱「四不」。 這是二0二0年,疫症後時代的最新工作狀況。 香港的打工仔女,經歷過喪心病狂的拚搏期:七,八十年代吧。當時有「九七大限症候群」。 人人拚命做,搲夠錢,趕走路。不走的留下來,坐定定,包你連年升職加薪。 踏入九十年代,是擴展期:開始搞上巿,超英趕美,享受成果。百忙中,還要建設祖國。 回歸後,熱情漸冷。要走的人已走,要退的人已退。新世代有新價值觀,响往「降職,加薪,多假期」,或甚至不做。 仍記得,十多年前,大家為「八十後」,「九十後」等不接軌而煩惱。 [...]

Read More

5543《眼前無路,低頭繞道走》

每逢有社會運動,一定有失敗者。 出名的只有寥寥幾人,當「眼前無路」,仍指望有國際組織救援。 但是不知名的更多。他們的處境,其實更艱難:只為一時熱血上腦,被治安單位追捕。 從此受排斥於建制之外。沒工作,沒收入,沒家人,等於是無止境的流放。 香港六七暴動後,有大量這類人士。八九民運後,亦有許多参予者逃往海外,在外國社會的基層掙扎。 逼人的總是生活。仍記得在澳洲悉尼,有趟乘的士,司機來自北京,曾經参予民運。 他不出名,但仍在通緝名單上。後來被澳洲政府收留,初時很歡喜,不過定居之後,才發覺當地政府有很多弊病,惟有屈曲適應。 [...]

Read More

5542《風吹大海水先知》

周末前一個早上,太陽強曬,藍天白雲,繁花盛開。 巿區高温,攝氏三十三度。天氣誘人若此,尚未到端午,已按耐不住,決定游一趟淺水灣。 仍是那樣子:碧海,青天,浮雲。沙灘寬敞,遍植鳳凰木,大葉樹,針葉松。 張愛玲依然在。她的《傾城之戀》,替四十年代的香港,留下一抹最華麗的色彩。 我們回報以「南區文學徑」:樹下放了張的照片架,面前總有過客,悄悄留下幾朵小花。 像是祭奠。日久天長,幾十年後,說不定有後人,當她是「神仙姐姐」般膜拜。 [...]

Read More

5541《一事無成 vs 痴心錯付》

看朋友忽然離世,又想起老問題:一世人流流長,点先最惨? 如果像「賭王」,或「六叔」等等,得享高壽,兒孫滿堂,應做以及不應做的,已有定案。 卻苦在「無常」。我以為有大把日子,虧欠的,待將來彌補;未完的,亦待將來再續。 今日只是做個微創小手術,預期明日會醒來。之後,才按照時間表,做足一二三四五六七。 不料這一覺,我不會醒來。今日之後,永遠沒「將來」,点算? 可見往後的每一步路,真的要打起十二個精神。因為走錯了,原來沒機會再回頭。 有人選擇:吃喝玩樂過一生,經已滿足。即使落得個「一事無成」,仍自我感覺非常良好,不枉來這世上一場。 [...]

Read More

5340《傷別離,尋人氣旺盛》

雖說香港人的壽命,愈來愈長久。不料周兄一次小手術,竟失救逝世,終年只六十多歲。 身體一向強健,精神壯旺。又熱心,性情中人,常為社會事務奔走。 在報章每星期有專欄。因入院,仍牽掛:「下星期交稿!」 又与聰明朋友約定:「去尼高里尼吃飯,記得叫埋你老公……。」 言猶在耳,潔樽以待,怎料竟成永別。 於是在下雨天,示威日,黃昏時,朋友夫妻黑衣素服,匆匆趕往港島東的大殯儀館。 那一日,早有先機:朋友放無薪假在家。老公上班工作,順風順水,事事通行無阻,提早下班換衫出門。 [...]

Read Mo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