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700《太多評論,太少創作》

先前寫《預言:香港電影復興》(3月1日),反映媒體「太多評論」。 一部港產片,千百條讚彈感想。明嘅,時勢問題,不講電影,講乜? 文中提及大導演張徹(1923-2002年),只有他,「評」而優則「導」,獲邵氏賞識,自己動手,拍出一連串風格強烈的動作電影,開創一個新時代。 並啟發後繼者:吳宇森,劉家良,陳可辛等等,影響深遠。 可見寫評論,亦有積極作用。但除了張徹,還有誰? 聰明朋友即指出:「杜魯福。」 嘩,抱歉,真的遺漏了。法國六十年代名導演(1932-1984),新浪潮電影先鋒,影響不只當地及歐洲,甚至全世界,其中包括香港。 [...]

Read More

6699《瑞士加價抗遊客》

第一次去瑞士,看當地的物價,震撼。 一支可樂賣 70港元!香港當時約售 7 元,其他歐盟國家差不多,在 6 至 9 元之間,未至於太離譜。 只有瑞士,果然零舍富貴。在日內瓦街頭的咖啡店,吃個普通的午餐,約二百多三百元,貴過法國南部的富豪渡假區聖杜庇斯(Saint - Tropez)。 暗暗咋舌。貴成咁,点生活?但是去多幾次,當地朋友暗中通水:「其實在當地,《居民》与《遊客》,有两個價錢。」 原來如此。可惜沒機會求證,及詳細瞭解;如屬實,應是一個很有趣的社會題目。 聽上去不錯,好像可以解決「遊客泛濫成災」的全球問題。 [...]

Read More

6698《預言:香港電影復興》

大家可有發覺:最近出現大量影評? 常見於報章/雜誌/社交媒體等等,無處不在,泛濫成災。 不只寫文章。有拍片,有網台,有討論區;總之一部電影拍出來,幾百人多角度評論,上下左右前後包抄,無微不至。 像韓國非常之引以為傲的 kim chi ( 泡菜 )。可憐一顆白菜,遭千百「醃」,又晒又浸又壓,仲要雪凍入瓶/罌/罐,飽受蹂躪,死亡過程漫長而痛苦。 点解搞成咁?反問一句:當今時勢,唔請電影,講乜? 一不怕犯法。二不怕誹謗。三不怕得罪人(得罪得起)。還有第四,批評的成本低,任駡任踩,不費一毛錢。 [...]

Read More

6697《看誰佔大多數?》

聰明朋友唸中學時,有位歷史教師,曾經說過很有智慧的一番話:「人類的歷史,其實由資本主義,与社會主義,輪替上場組成。」(大意) 陰陽交替,相生相剋,互相消長。只是在不同時代,換上不同名字。 像「左派」 与「右派」。 「精英」對「均富」。「揾錢」与「派錢」。「共和」對「民主」。 還有:「五陵裘馬自輕肥」,先顧自己?或「得疪天下寒士盡歡顏」,念蒼生? 不必急於指責,誰對誰錯誰正確?看不同時代,不同的人數分佈,多者主導。 像二次大戰後,大部份人積極重建,創造財富,至上世紀八十年代,資本主義成大贏家,蘇共土崩瓦解。 [...]

Read More

6696《你有錢?分給我!》

朋友移民美國,不久,匆匆返香港;忽然重遇,看她披頭散髮,明顯精神受困擾。 忍不住問:「做乜攪成咁?」 從頭細說:當初老公想移民。其實有錢的是她,有工作的是她,有本事的也是她。 但是她愛老公,為愛情及婚姻,甘願犧牲,不惜辭掉工作,雙雙往美國去。 定居三藩巿。她的專業是「IT」(資訊科技),很快找到新工作。 不料,出現新問題:老公當地還有一個家姐,失業瞓街多時,得悉弟弟与弟婦到來,懇求收留她「暫住」。 朋友對此,堅決拒絕;但經不起老公懇求,算了吧,暫且收留這位大姑奶,先旨聲明:一待她找到工作,請立即搬走, [...]

Read Mo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