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690《「小輪」傾側,「纜車」排長龍》

當旅客大軍壓境,「香港 3 寶」面對的逼切問題:大寶「電車」是「擠」。 二寶「山頂纜車」是「排隊」,仲要係超長嗰隻。又可能為「龍年」應景,龍頭見首不見尾,長上加長。 中環花園道的纜車站前,恒久以來排長龍,已屬常態。 厲害在排到上山。原來有部份聰明遊客,為免總站擠逼,往第二站「梅道」(May Road)登車。 放是該站前,又出現長龍。有朋友住在附近的麥當奴道,早上出門:咦?何解人龍排到上來? 並出現糾纏現象。排排吓,也不知是從「梅道」站,排落「花園道」總站?或調轉頭,從總站排上來?好亂。 [...]

Read More

6689《「香港 3 寶」之 電車特使》

廣東有 3 寶:「陳皮」,「老薑」,「禾桿草」。 香港也有 3 寶:「電車」,「山頂纜車」,与「天星小輪」。 完全与農務無關,俱是城市的運輸工具,仍在日常運作中,不是旅遊裝飾品。 香港亦並非旅遊城市,我們追求工作,實幹,財富;論風水,屬「俗富之地」,文化風雅?沒份。 但既然各路英雄賞面,小小地方被抬舉坐擁「3寶」,惟有努力配合;致使每日上班族,与各地遊客,展開近距離「詠春」式搏鬥,只求俾條生路行吓。 且聽 3位交通特使的實况報告。第一位是「電車」:遊客是行為最難測的生物,無定向,無時限,無處不在。 [...]

Read More

6688《誰可以替你活下去?》

拜年會友,說起成年子女之事,終於要承認,不得不放手。 各人頭上一片天,做父母愛惜子女,但可以做到的,畢竟相當有限。 你可以請吃飯,但不可以逼戒口。 可以介紹工作,但不可以代替返工。 可以傳授做人處世的道理,但不可以「守護天使」上身,替他們遮風擋雨。 又可以教詠春/泰拳/防狼術,但事到臨頭,如何應變?始終要靠自己。 有中年子女,立志「修佛」。父母可以介紹明師,甚至一起誦經,打坐,學習。 [...]

Read More

6687《衣不勝新,「年」不如舊》

過舊曆年,很煩。但是如果沒有舊曆年,更煩。 只過新曆年1月1日?沒有年三十晚,沒有利是,沒有年花,沒有初一二三。 更重要的,是失去「死線」。只有過舊曆年,去年種種,全部可以切斷;一切生老病死,悲歡離合,統統已成為過去。 看王家衞的《一代宗師》(2013年),章子怡与梁朝偉,歷千百劫,最後終於在香港重遇。 情未變,可惜心境已變。結尾一幕:大年夜的街頭,爆竹聲响,二人雙雙走進歷史裹去。中國的南北武術,歸結於這個陌生的南方城市,無限惆悵低廻。 要是沒過年,新的日子沒法開始。慣說「年關」,大步跨過,前頭總有新希望。 有朋友生於英國,成年後當工程師,選擇移居香港,正是因為「要過舊曆年」。 [...]

Read More

6686《省港澳亞一家親》

又話「港人北上消費」!以為新年留香港,可以過幾天平靜的日子。 才怪。初三下午出金鐘,嘩,簡直是人山人海。立即省悟:同樣地,又犯了聖誕前夕平安夜的錯。 當晚,只是稍為踏出灣仔街外,已經逼到想喊,匆匆逃返家園(怕怕!)。 年初三下午的金鐘,也好不了多少。久聞「金鐘羅湖一綫通」,可能亦因此,擠滿了各地遊客,本地人,露宿者,以及來打卡的寵物貓狗等等。 最容易區別是遊客,一定穿得很漂亮,過新年喎,喜氣洋洋,持手機/大機/自拍器,乜都映一餐。 大大聲說普通話,不一定是來自國內;台灣,澳門,新加坡,馬來西亞,海外華僑也有可能,熱鬧非常。 香港人許多屬「山系」,一眼認出:全副行山運動裝,明顯是攀山越野走過來,汗臭未散;若干年前,會以為他們是偷渡客。 [...]

Read Mo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