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517《對面的故人望過來》

當好友日報,仍在九龍灣宏光道之時,應是十多年前的事了。 編輯部有位管茶水的「萍姐」,親切善良,工作勤快,長年累月替記者們服務,熟絡得像好朋友。 資深傳媒人龍姑娘,最記得她替大家切水果。那些年,巿道尚未如此差勁,每逢過年過節,編輯部總收到十多廿個果籃。 俱是放著好看,逐漸就潰爛。萍姐看不過眼,替記者們取出水果,逐一切好分小碟:「你們常捱夜,多吃水果才好。」 她的心機沒白費。經這樣佈置,大家果然肯多吃,心身滋潤。萍姐還間中煲些「治療系」湯水:有青紅蘿蔔,粉葛鯪魚等,助大家清熱降火。 像個「編輯部契媽」,卻少提家事。她好像還有一個女兒,據說已遠嫁加拿大。 反而喜歡報館熱鬧。當時,有個攝影記者阿巨,體型魁梧如相撲手,常要熬夜,最愛喝萍姐煲的湯水。 [...]

Read More

5516《駡人要有型》

行走江湖,最最最高段數,是「千言萬語,不如一默」。 完全是涵養功夫。你可以當是「忍辱」,練功修行。可以當是「自重」,不屑發言。 亦可以當是「大人有大量」,何必跟你計較? 如果,真的可以達至上述境界,恭喜。但要是未夠班,只是惱恨反應不夠快,吵架的經驗不夠多,出語不夠狠毒等等,應多見識及練習。 像西方記者,曾挑釁前中國總理周恩來:「中國可有妓女?」 周答:「有。」(哄動)。再補一句:「在台灣。」(喝采)。連消帶打,氣定神閒。是為言語交鋒的最高境界。 又像《三國演義》四十三回:「諸葛亮舌戰群儒」。諸葛孔明代表蜀漢,深入東吳,說服保守派出兵聯抗曹魏。 [...]

Read More

5515《不是不想,是「不懂」反抗》

日常生活裏頭,我們時常有機會被欺負,被挑釁,被侮辱。 雖未至於去到「被寃枉陷害」。但是正如香港人常說的「被窒」,挫住條氣,將羞憤的情緒帶回家,徒令家人和自己受罪。 別低估這種煎熬。有些朋友忍受不住,拿刀斬人。亦有朋友不堪長期受辱,回家上天台跳下來等,不值。 像日前寫《茶餐廳三招了斷》(十二日),三人受辱,馬朋友嘗試化解;牛朋友則選擇當場了斷。 羊朋友的反應,表面上最温和。但事後檢討,正說出問題要害:「不是不想反抗,而是不懂得表達,激心又無奈,惟有惱恨自己。」 何苦?其實如果真心想反抗,解決方法亦有三。 第一是返工。新時代的職場,競爭及排斥性極強。日日挑機,夜夜偷襲,借此機會操練,可提升自己的戰鬥力。 [...]

Read More

5514《被寃枉陷害之時》

當去到「文革」式那種,大規模的社會集體逼害時,惟有逃,或忍,或等。 慶幸香港仍未去到那地步。但日常生活,被寃,被屈,被陷害等,無處不在。 要是你不幸中伏,應怎樣反應? 仍是《行走江湖,快意恩仇》(十一日)的三套路。 第一是「忍辱」。當修行佛法,不反抗,不爭辯,但也要表明立場。 聰明朋友金句:「我冇咁做(講)過,你要這樣想,我都冇辦法。」 但通常,既有心屈你,說甚麼也沒用。曾有資深傳媒人,當有心炒人時,不喜明講;而是半夜致電伙記:「我收到料,話你出賣公司機密給對家……。」。 [...]

Read More

5513《茶餐廳三招了斷》

說起近期香港「人心浮躁」。 其實,点指職場險惡?即使出外行走,無端端,亦容易招惹是非。 像最近三位朋友:馬,牛,羊,在一個平靜的假日早上,行經灣仔天天里,隨意走進一間茶餐廳早餐。 進門時量體温,除口罩,大家依足規矩。雖然是第一次光顧,但是茶餐廳的餐牌,大家都熟悉,隨口就叫「我要 A餐…。」 來寫單的是一個年輕人,約廿多歲年紀。冷冷道:「你看餐牌上那有個 A字?」 三人以為他聽不清,再道:「我們都是要A 餐。」年輕人嘴藐藐,用筆篤篤餐牌:「冇講有A餐喎。」 [...]

Read More

  • 1
  • 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