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117《住平地,上高山,望大海》

海明威与素九鬼子,以及上幾代的人,俱是將「平地」(俗務),「高山」(凈化),以及「大海」(理想),三者分開來做。 李白早有憧憬:「人生在世不稱意,明朝散髮弄扁舟。」 蘇軾亦說過:「小舟從此逝,江海寄餘生。」 好像我們只要一出海,即可以解決所有問題。當然這是不切實際的想法。 曾經有年輕人真的相信,不買樓,改買便宜得多的遊艇。以為當船主後,可終身住在船上,要走又可以隨時起航。 豈不是自由自在,無拘無束?逐漸,他們會發覺,遊艇一下水,即時貶值。長年累月,需要大量維修保養。 還有泊位問題。香港仍未有設備完善的遊艇碼頭,除非你入遊艇會。尚未提及颳風下雨的風險,連同一家老小及寵物,顛沛流離,並不好玩。 [...]

Read More

6116《大地多俗務,求好上高山》

海明威的代表作,應是《老人与海》(一九五二年)。寫於古巴,亦是他最後的主要作品。 老漁夫出海,釣到一尾巨魚。雙方糾纏搏鬥,逐漸惺惺相惜。數日後,巨魚力竭而死,漁夫拖著牠回港。 途中,鯊群來襲,將魚身咬剩棚骨。返回港口,漁民俱以為這副殘骸,是海裏檢來顯威風。漁夫甚麼也沒說。心平氣和的回家休息。完。 這篇小說雖短,卻總結了作者對生命的熱愛与追求;而最後的結果,以及其他人的看法,已不重要。 小說取得迅速成功。五三年奪美國普立兹獎。五四年得諾貝爾文學獎,影響了幾代人的思想。 比起他其他作品,《老人与海》的結構最簡單;內容亦最精煉。 終於從前作《雪山盟》的糾結中走出來。連同他一生的作品与經歷,威哥從大自然中得結論:平地是俗世。求超脫,惟有上高山。而我們响往的,終是大海。 [...]

Read More

6115《大雪山上「豹之謎」》

中國人有一句:「人死留名,豹死留皮。」 小朋友問:「為甚麼是豹皮?而不是獅虎象狼狐兔貓狗蛇?」 因為豹皮最美,有種華麗斑爛感。而且像我們的指紋,每一隻的圖案也不同,揮灑隨意組成,紀錄了這隻豹自由奔放的一生。 要是沒留下豹皮,正如人類,沒留下一点名聲的話;今早死,今晚已被遺忘。 於是想起美國大作家海明威(一八九九至一九六一年),有部精采的短篇小說,《the snows of kilimanjaro》(一九三六年),中譯《雪山盟》。 威哥的代表作,應是《老人与海》,曾經是香港英文中學,指定的教科書。他標誌著戰後「失落的一代」,其他名著尚有《戰地鐘聲》,《勝者一無所有》等。探討生命/愛情/戰爭的意義,大開大合,有種「浩然之氣」。 [...]

Read More

6114《黑暗時刻,自已動手》

最近,九十五歲的英女皇,即將迎接登基七十週年紀念。說起感染疫症的經歷:「感到很疲倦。」 探訪倫敦的「伊莉莎白支部」,類似香港的方艙醫院,用十五個星期超快建成。工頭謝夫巴利表示:「多虧大家同心協力,用上一点《鄧寇克精神》。」 女皇也不是省油的燈,少女時代經歷二次大戰,即時答上:「感謝上蒼,精神仍在。」 輪到小朋友不明白:「甚麼是《鄧寇克精神》?」 於是建議他「睇好戲,學歷史」。一定要順時序看下去。 第一是《皇上無話兒》(二0一0年)。英皇愛德華八世遜位。皇弟臨危受命,一九三七年成為佐治六世,天生有口吃毛病。 當時納粹德國已發動侵略,佐治六世要剋伏口吃,向國民發表歷史性演說,三九年正式向德國宣戰。 [...]

Read More

6113《家庭最後防線:妻之助》

那一年,高官因瀆職入獄,身敗名裂,衰到不能再衰了。 官太探監。傳媒追訪,牆倒衆人推,紛紛想打聽他們如何窘迫折墮? 好個官太,先企定定,對問題逐一拆解:「老公身體還可以。」 「上海小三?廉署已追回所有餽贈款項,跑掉了。」 「以後,當然由我照顧老公。」頗有吐氣揚眉,重申主權之感。 然後,橫掃在場記者一眼,頓一頓,重重加一句:「做女人,身邊点都要有個錢。」 嘩,簡直有如風中磐石,又如定海神針。成功兜底,作為「人妻」,再沒有更美滿的結局了。 [...]

Read Mo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