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119《斷痴心,自設「靈灰閣」》

問幾時,能把那痴心斷? 不是後生仔女問。不是中年男女問。而是「六十(歲)後」問。 以為是痴心大姐放不下,以往的一段情?不,男人一樣受「痴」之苦。其實想早日擺脫。 可惜不能。難在男人不擅表達,不想表達,亦不知向誰表達?可是內心所受的折磨,一点也不會比女性少。 關鍵在於:活到這歲數,終於否定「痴」,想忘掉。 而不是痴念/痴情/痴纒。曾經見過九十多歲的大叔,長期寃氣追問,那出走女友的去向?日夜盼她回來。 很奇怪。十多廿歲的小伙子這樣做,只感到蕩氣迴腸。但是去到九十幾,女友一早走夾唔唞,你仍不肯放手,才真的令人毛骨悚然。 [...]

Read More

6118《很想上高山,看一眼》

做人不論任何界別,最舒服在「中層」,勿上高山最頂端。 正如做政府工,中中地算了,薪優粮準。仍可兼顧家庭生活,及享受個人的自由与精神空間。 做社長亦不爽,乜都關你事。從基層員工寫錯一粒字,到盈利不符合預期等等,俱要向董事會解釋,惨過打工。 資深歌手艾頓莊,也試過:寧願歌曲入流行榜十大,上下徘徊,亦好過拿冠軍。 因為當你拿過「第一」,往後任何排名,俱屬「跌落」。那感覺不好。 權力遊戲亦一樣。像十九世紀,法國的拿破侖稱帝,自信心爆棚,沒有其他人可制衡,埋下後來「滑鐵盧」惨敗的伏線。 又像二十世紀,中國推翻滿清,袁世獃亦有野心做皇帝。兒子寒雲,預見到必然失敗;於是寫下著名詩句:「劇憐高處多風雨,莫到瓊樓最上層。」 [...]

Read More

6117《住平地,上高山,望大海》

海明威与素九鬼子,以及上幾代的人,俱是將「平地」(俗務),「高山」(凈化),以及「大海」(理想),三者分開來做。 李白早有憧憬:「人生在世不稱意,明朝散髮弄扁舟。」 蘇軾亦說過:「小舟從此逝,江海寄餘生。」 好像我們只要一出海,即可以解決所有問題。當然這是不切實際的想法。 曾經有年輕人真的相信,不買樓,改買便宜得多的遊艇。以為當船主後,可終身住在船上,要走又可以隨時起航。 豈不是自由自在,無拘無束?逐漸,他們會發覺,遊艇一下水,即時貶值。長年累月,需要大量維修保養。 還有泊位問題。香港仍未有設備完善的遊艇碼頭,除非你入遊艇會。尚未提及颳風下雨的風險,連同一家老小及寵物,顛沛流離,並不好玩。 [...]

Read More

6116《大地多俗務,求好上高山》

海明威的代表作,應是《老人与海》(一九五二年)。寫於古巴,亦是他最後的主要作品。 老漁夫出海,釣到一尾巨魚。雙方糾纏搏鬥,逐漸惺惺相惜。數日後,巨魚力竭而死,漁夫拖著牠回港。 途中,鯊群來襲,將魚身咬剩棚骨。返回港口,漁民俱以為這副殘骸,是海裏檢來顯威風。漁夫甚麼也沒說。心平氣和的回家休息。完。 這篇小說雖短,卻總結了作者對生命的熱愛与追求;而最後的結果,以及其他人的看法,已不重要。 小說取得迅速成功。五三年奪美國普立兹獎。五四年得諾貝爾文學獎,影響了幾代人的思想。 比起他其他作品,《老人与海》的結構最簡單;內容亦最精煉。 終於從前作《雪山盟》的糾結中走出來。連同他一生的作品与經歷,威哥從大自然中得結論:平地是俗世。求超脫,惟有上高山。而我們响往的,終是大海。 [...]

Read More

6115《大雪山上「豹之謎」》

中國人有一句:「人死留名,豹死留皮。」 小朋友問:「為甚麼是豹皮?而不是獅虎象狼狐兔貓狗蛇?」 因為豹皮最美,有種華麗斑爛感。而且像我們的指紋,每一隻的圖案也不同,揮灑隨意組成,紀錄了這隻豹自由奔放的一生。 要是沒留下豹皮,正如人類,沒留下一点名聲的話;今早死,今晚已被遺忘。 於是想起美國大作家海明威(一八九九至一九六一年),有部精采的短篇小說,《the snows of kilimanjaro》(一九三六年),中譯《雪山盟》。 威哥的代表作,應是《老人与海》,曾經是香港英文中學,指定的教科書。他標誌著戰後「失落的一代」,其他名著尚有《戰地鐘聲》,《勝者一無所有》等。探討生命/愛情/戰爭的意義,大開大合,有種「浩然之氣」。 [...]

Read More

  • 1
  • 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