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369《不病不病,還須病》

劫後三年,香港人對「病」的防衛意識,大幢度提升。 那管外頭世界大戰!或社會撕裂成紅黃藍白黑。還原基本步:先照料好身子,身體健康才說。 尤其是男性。天生是狩獵者,具備「不能示弱」的基因,個個都以為有神功護體。 年輕時,或許是。可是四十歲後,身體機能普遍退化;要是仍不醒覺,恐怕未必過到六十大關。 根據保險公司的數據,「男人四十」是臨界点。快活不知時日過,許多朋友還以為體質好,習慣像廿多三十歲時,照樣玩,照樣捱,照樣過。 不料斗轉星移,年華暗換。一到四十,那管底子更強,精神及體力,漸走下坡。外人未必看得出,但怎騙得了自己? 特別強調「男性」。因為女子的身體構造複雜,兼顧生育,很早已關注健康問題。 [...]

Read More

6368《在「生存」与「放下」之間》

曾經有前輩說過:「男人上半生的幸福,在阿媽;下半生的幸福,在老婆。」 至理名言。「阿媽」冇得揀。「老婆」則是自己的選擇。 尤其是經歷這三年,刀山火海,許多男人失業/破敗/患病/傷殘/吃官司,甚至犯事坐監。 要是家中沒有「陰柔之力」,替代補位,助你排難解紛,處境會十分艱難。 這是很現實的問題。當我們遇上挫折,最常見是失業,沒收入;要是另一半不能補助,試問怎能捱下去? 到這關頭,理性先行。家中有老有小有寵物,生死存亡。平時認為很重要的面子/意氣/原則,統統要放下,禁絕刁蠻任性。 《紅樓夢》是第一本小說,從宏觀角度,正視這個人性的基本矛盾。 [...]

Read More

6367《上好人参化成灰》

說起《家庭的「陰柔之力」》(2月7日),不可小覷。 《紅樓夢》七十七回,有一段很耐人尋味:王熙鳳染病,要上好的人参配藥。 她是榮國府女主人,王夫人(「王」是本姓,嫁賈政)的親姪女,自然四處替她張羅。 先是屋裏找,冇。往寧國府找,又冇。卒之要問到祖母史太君,才找到一大包。 怎料一打開:「已成糟朽爛木,也無力量的了。」 有趣是王夫人的反應。開始時焦躁,斥罵妹仔僕婦,怪下人辦事不力。後來知悉「上好人参化成灰」,反而「低頭不語」。 為甚麼?以前不懂,以為只是借此,勸喻治家「勿過度吝嗇」。 [...]

Read More

6366《家庭的「陰柔之力」》

經歷香港近三年的變化,許多朋友失業,破敗,積蓄耗盡,四處借貸。 点算?下一步,走投無路,難道要闔家燒炭? 不。有些家庭,悄悄地,已由女性撐起半邊天。 中國一向有這個傳統。當建制內,場面上,衆男子漢大丈夫,俱失意潦倒之時,家中會出現「陰柔之力」。 典型像《紅樓夢》:賈府抄家,男丁下獄或充軍。在這緊急關頭,靠老祖母史太君,傾盡幾十年積蓄來營救。 即使儒家道統,重男輕女;可是入屋之後,「男主外,女主內」,屬共同守則。從深宮大內,至小人物尋常百姓家,俱是如此運作。 正如賈氏「寧國府」的大當家,是號稱「第一賢人」的秦可卿。作者借她的亡魂,預告家族的劫難与破敗。 [...]

Read More

6365《聰明太太笨丈夫》

先前說起朋友笨先生,忽然患白內障,全靠太太預早買下醫療保險,才可以即時動手術。 正是典型「聰明太太笨丈夫」的故事。 香港先行。中國人傳統,受儒家思想影響,父權/夫權/男權主導,壓得歷代人透不過氣,造成無數的倫理悲劇。 可是中國道家(不是道教),有「陰陽互補/調和/平衡」之說,其實最早提出男女平等平權。 更深入些,陽中帶陰,陰中帶陽;陽多陰少,陰少陽多(金庸衍化成《天龍八部》,大理段氏的「六脈神劍」)等等,在社會各階層俱呈現。 佛家更倡議「衆生平等」。無奈,儒家勢力根深蒂固;佛道非屬主流,僅供失意於傳統建制者,稍有喘息的機會。 所以佛道出奇人:醫卜星相,琴棋書畫;女俠/女將/女妖(《白蛇傳》)等,逍遙於建制框架之外。 [...]

Read Mo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