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880《我們約出外吃飯,好嗎?》

如果在香港,這樣問十個人,九点九位會答應。
拍拖最常見。但即使婚後,夫妻親子父母兄弟朋友,同事行家,甚至仇人講數等,統統在外飲茶吃飯搞掂。
反而請你「回家吃」,才不尋常。
為甚麼?這是一本書的題目。你可以列舉一百個理由。可以是真,可以是假。但同樣條件,地点換作廣州,效果會截然不同。
原來廣州人,不時興出外晚飯。
初聽聞,不相信。廣州人跟香港人一樣,說廣東話。一樣講究飲食,所謂「食在廣州」,甚至比香港發展得更久遠。
消費力亦強。據國內數據,廣州人的花錢實力,凌駕北京上海;而且慣性低調,真正做到「轁光養晦」,悶聲發大財。
話雖如此。但他們晚上,真的不慣出來大吃大喝,与香港的飲食文化,是两回事。
這是香港/台灣的食店老闆,以血淚換取的經驗。包括大名厨,小老闆,以及集團經營等,統統壯烈犧牲。
他們都是在香港成名,受廣州大老闆賞識,於是風風光光,被邀上廣州開店。
初時甚好。通常午膳逼爆,不愁生意。入夜後,卻十分淡靜,除非是商務客,才大排筵席,交際應酬。可惜又不是每晚發生。
問原因?要勞動社會科學院研究。廣州尚且如此,其他省巿可想而知。
作為一個飲食經營者,即使你命帶「天厨」,肯走上《血肉刀火之路》(七月十五日),也要賺到錢(「祿」),才可以營運及生存。
要是煮食為興趣,像「乜太」之類,只在家中煮,房(厨房)中煮,不講賺錢,根本不可能成為事業。
要成為事業,一定要以利潤為基礎。所以經營飲食,香港首屈一指。
世界其他地區,即使在富裕如歐美,除非在倫敦/紐約等繁華地段,才時興「外食」。否則,大家傍晚六点下班後,即駕車急急趕回家。
不一定計大城巿。澳洲的悉尼,夜市興旺。但數「出外吃」消費第一,竟然是南方的墨爾砵(!),原因不明。
可見揾食艱難。要是你移民海外開餐廳,這点因素一定要計算在內。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