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961《連儲積分的機會也沒有》

我們的福報從那裏來?一般相信,是以前種下的「善因」,今日得來的「善果」。
非法關迷信,不涉神怪。你對人好,人對你好,如此簡單而已。
難在時間上的處理。幾時種因?幾時收果?以及空間的轉移:我想報恩,但對方已死,点算?
佛道信輪迴,可以累世積修;同樣道理,做壞事今世未報,來生才跟你計數。 (「借錢梗要還,咪俾錢中介。」)
凡事總有個開端。一場歡喜緣,一定有人不計較,先做了好事,種下前因。正如現代人,時興購物換積分,待儲夠了,才可以換取名貴禮品。
否則,無端端,「果」從何來?
像十月五日寫《父母給我多些再多些》,讀者 JT 有舉證,相似度百分之九十九(!)。
原文:「有父母坐擁五層收租物業,獨生子英國名校學成歸來。從未試過工作,至三十多歲,光明正大靠父母供養。」
「你們不肯養?可以窩在家,睡房自閉,日夜上網打機。直至父母在門前送飯送錢,幾乎要跪求寶寶仔/女出來走走。」
JR 認識的那一位,更厲害。遭遇幾乎一模一樣,分別在於父母不只「五層」收租物業,而是「三十至四十個」。
同樣從未出外工作,現今年逾半百,悠悠半生,早成定局。
在香港,相信收租物業更多,財富更豐厚的父母,大有人在。你躭心五層樓收租不夠,給你三,四百層;甚至三,四千層樓收租,一定可以食過世。
怎愁破敗?放心食玩瞓,財富自動滾存,一千年後,仍有大把錢使。
卻有三個難處:一是肉身軟弱,不堪過度享樂。二是精神狀態,易空虛飄忽,不懂得應付世間的不如意事。
第三点更重要,因為父母祖上積聚太厚,子女無可為,只懂享樂消耗,而不懂/不肯/不知建樹。
即是「連儲積分的機會也沒有」。於是俗人一個,死後投生,沒福報疪蔭,下世的遭遇,恐怕會十分悲慘。
正是古印度淨飯國王子,捨棄一切出家的因由。他名叫「釋迦牟尼」,所有覺悟者稱「佛」。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