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917《父子傳承,愛恨激情》

女人沒有「傳承」。今世緣,今世了。 所以作為一個女皇,或是母親,古今中外,從武則天,慈禧太后;到伊莉莎白一世,嘉芙蓮大帝等等,都不打算栽培接班人。 這完全是性別的基因作祟。智慧先生早留意到:男人才會重視。 因此「父傳子」,先天注定是愛恨激情。兒子優秀,為父躭心受威脅。兒子不肖,卻又恨鐵不成鋼。 加上先天同性相拒。當父子的年齡太接近,很容易成為競爭者。但要是年距太遠,卻易有代溝。 於是出現一種情況:父不傳子,跳一代,寧願傳孫。歷史上最出名的例子,是康熙傳雍正,其實劍指乖孫弘曆,即是後來登基的乾隆。 最新的超英片《尚氣:十環幫傳奇》,說的正是父子傳承。 [...]

Read More

5916《多學習經歷,多兼多能》

香港最近公布「失業率回落」,表面看,大家歡天喜地。 但是個別員工的收入呢?竟然下跌三至四成。原因是當中不少人,是兼職或散工,沒有固定月薪,當然亦沒有大假,沒醫療保險,老闆的支出輕省了,才可以勉強經營下去。 差勁?卻是現代城市,發展的必然趨勢。像我們看東京,比香港大約快十年。 香港比內地城市,又大約快十年。 換句話說:現時內地的「城市流行」,十多年前,香港早試過了。 像盛行的「九九六」工作制:朝九晚九,星期一做到星期六。沒補假,沒補水,新年國慶等大節日,隨傳隨到。 [...]

Read More

5915《多運動伸展,血行風滅》

以前常聽人家說,講到成口泡,都唔明。 甚麼「風濕」,「赤赤痛」,「陰陰痛」等。 又有全身「被針拮」,「被火燒」,「被虫咬」之類,簡直是滿清十大酷刑。 莫非是各位大人,多思多慮,疑心生暗病,弄到自己週身痠痛? 直至五十五歲後,終於明白了。以上項目,逐樣登場,人人有份,永不落空。 像安徒生童話《人魚公主》,為結識王子,公主以一頭長髮,換一雙長腿,終於成功上岸,但往後一步一痛。 那種「痛」,以前又是不明白。現在終於瞭解:看來那位公主,很可能已是五十五歲(或以上)。 [...]

Read More

5914《慈悲喜捨,多誦經燒衣》

今年農曆七月,中上灣及灣仔一帶,街頭巷尾,明顯多了人「燒衣」。 早幾年近乎絕跡。仍記得三年前,生意人看景况實在太凄涼,在中區商廈問保安,可否在門前燒? 那位大叔「嘖嘖」,很嫌棄的樣子。 怎辦?通街的遊魂野鬼,寃親債主;還有似曾相識,但已面目模糊,失憶失智的散亂靈體等等,如何安放? 於是二0一七年,農曆七月二十日,出現悽厲怪事:居住天水圍,從不拜神的五十九歲女子,往荃灣圓玄學院,投身巨大焚香爐身死,並連累拯救她的消防員受重傷。 原因成謎,邪氣頂透。寫鬼古也作不出,大家忌諱談論。 二0一八年,香港數十位名人逝世,俱是各行業的領導人物。卡士之強勁,前所未有,似是趕在時限前,集體離場。 [...]

Read More

5913《為甚麼要說鬼故事?》

正值舊曆七月,俗稱「鬼月」。各傳媒及社交媒體等,似鬼門關大開,爭先恐後大講鬼故事。 真的有必要嗎?現代人是否還相信鬼神?說鬼古又有甚麼意義? 問題是:如果不講鬼古,看當今時勢,處處惹火,件件得罪,咁講乜先? 惟有「講鬼」最安全。早有前輩說過:「鬼神之說,補人間之不足。」可以反映對社會的不滿,不公,及不義。 正如清朝王士禛,評蒲松齡的《聊齋誌異》:「料應厭作人間語,愛聽秋墳鬼唱詩。」 与其聽廢人講廢話,不如講鬼古。當中你領悟到多少?看各位的本事。責任一定不在我方。 多聽鬼古,亦會令我們謙卑。啊,原來世間尚有其他靈體,死亡不是終結,人去情猶在,做壞事總有後果等等。 [...]

Read More

  • 1
  • 2